相位對焦系統(tǒng)
來源:深圳市凱茉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2025-03-25
首先先來簡單講一下定義。
相位對焦(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,縮寫* PDAF*)是一種基于光學相位差檢測的自動對焦技術,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分析光信號的相位差異快速定位焦點位置。
z 相位對焦概述
相位對焦的工作原理實際上和人的雙眼有點像。
人在通過雙眼觀看事物的時候,會通過兩只眼睛同時觀察,通過兩只眼睛看到的像差來判斷事物的遠近。
相位對焦的工作原理也有點類似。
在相位對焦時,主要的工作步驟可以分為分光——計算相位差——移動鏡片對焦。
接下來,我們就來詳細講解一下。
a 光路分離和傳感器接收
在光線通過鏡頭射入相機時,會經過鏡頭內的特殊透鏡,這種透鏡會將入射光分為兩部分。
實際設計中,可能會通過分光鏡、感光元件上的遮蔽像素點或專用相位檢測傳感器實現(xiàn)。
雖然這些光線來自相同場景,但是會由于傳輸路徑不同,產生細微的相位差(從成像效果上看,相位差體現(xiàn)為成像時不完全重疊),這兩束光線分別投射到傳感器不同區(qū)域,形成兩個獨立成像點。
(合焦狀態(tài)下無相位差,如下:)
b 相位差計算和移動鏡頭
在上一步中,我們已經通過分光,得到了兩束不同的光線。這兩束光線分別投射到傳感器不同區(qū)域,形成兩個獨立成像點。當未合焦時,兩束光線的成像位置會存在偏移(相位差):
得到相位差后,系統(tǒng)通過計算,直接確定鏡片需要移動的方向和距離。對焦馬達根據計算結果,一次性驅動鏡片至目標位置,避免反復調整。
事實上,如果需要更精確的對焦,這里還會使用CDAF進行微調。
我們把動圖放出來,可以看看對焦的過程。
02 相位對焦的特點和局限性
a 優(yōu)點
先說說相位對焦的優(yōu)點。
對焦速度極快。正如上文所述,相位對焦僅需單次計算即可完成對焦,適合拍攝動態(tài)場景(如運動、野生動物等需要快速合焦的場景),在光線充足時對焦速度可達毫秒級。
處理器負擔小。相位對焦僅需單次計算,(相對CDAF)無需逐幀分析對比度,減少算法計算量,提升系統(tǒng)的性能、降低相機功耗。
連續(xù)追焦能力強。在視頻拍攝或連拍模式下,相位對焦可實時追蹤移動物體,保持焦點穩(wěn)定。
b 局限性
當然,相位對焦也有自己的局限性。
弱光環(huán)境表現(xiàn)差。如上文所述,相位對焦時需要將光線一分為二成像后計算相位差,因此這種對焦方法依賴足夠的光線強度,在暗光或低對比度場景下可能出現(xiàn)對焦失敗或延遲。
硬件復雜度高。相位對焦需專用傳感器或遮蔽像素設計,增加制造成本和傳感器面積占用。這也體現(xiàn)在產品的價格上。
c 應用場景
由于相位對焦在強光下對焦速度快、連續(xù)追焦能力好,一般用于體育賽事、野生動物拍攝等需要快速捕捉瞬間動作的高速攝影中。
同時,由于相位對焦的連續(xù)追焦能力好,也常用于在動態(tài)視頻中實現(xiàn)平滑追焦,避免出現(xiàn)畫面模糊。
03 相位對焦VS反差對焦
接下來,我們對比一下相位對焦和之前提到的反差對焦兩種對焦方式。
特性 | 相位對焦(PDAF) | 反差對焦(CDAF) |
速度 | 快(僅需單次計算) | 較慢(需多次試探、掃描對比度) |
弱光適應性 | 較差(依賴光線強度) | 較好(依賴對比度) |
硬件需求 | 需遮蔽像素或分光傳感器 | 僅需普通感光元件 |
適用場景 | 動態(tài)抓拍、視頻拍攝、光線充足環(huán)境 | 靜態(tài)拍攝、低光或低反差場景 |
04 技術發(fā)展方向
雖然同樣都是相位對焦,隨著科技的發(fā)展,也逐漸有了更多的發(fā)展。
不過核心目標,都是通過增加對焦時使用的像素數量。
例如常用在部分手機、相機上的全像素雙核對焦(DPDAF)技術,就是通過將每個像素拆分為兩個獨立感光單元的方法,來將對焦范圍覆蓋全畫幅傳感器,顯著提升對焦精度和速度。
除此之外,通過和其他對焦系統(tǒng)進行混合對焦、通過機器學習算法預測物體運動軌跡提高對焦成功率,都是未來的技術改進點。
05 總結
簡單總結一下。
相位對焦靠計算,一步到位對好焦。
光線入射一分二,分別成像看差距。
兩像重合為合焦,如有差距為相差。
通過相差算距離,根據距離鏡片移。
光線強時對焦快,連續(xù)對焦效果好。
弱光環(huán)境效果差,特殊構造成本大。
對焦技術有千秋,合作使用才最優(yōu)。
相關資訊
- 2025-03-31
- 2025-03-28
- 2025-03-27
- 2025-03-26
- 2025-03-25
- 2025-03-24